90年代乐坛的鼎盛时代,是流行音乐史上抹不掉的光芒,而这本关于华语流行音乐的字典里,滚石唱片这家横扫国内外的唱片公司一定会占据巨大篇幅,当然,占据版面的,还会有李宗盛这位大师,以及他发掘制作的天王天后们。
关于李宗盛的种种传奇已经有太多的篇章诉说,对于他的情感经历,无数个人也有无数版本的解读,但回到音乐,一千个哈姆雷特也都会持有同一种观点——老李确是华人音乐界的情歌大师。
是啊,即便是再会模仿的演员,也没能够百分百将李宗盛的种种痕迹模仿出来,他的情歌里,有年华,有沧桑,有感悟,更主要的是,有千帆过尽后,淬炼出的遗憾与深情。
李宗盛从入行开始起,便担任了滚石系许多歌手的作曲人和制作人,也借着歌手之口,唱出了他内心中的情丝万缕。但最早,李宗盛更像是躲在女人背后的“男人”,巨蟹座的细腻,完全用在了写歌上,他既懂得男人心理,又懂得揣摩女性情绪,于是,那年的小李,便一直作为女性内心的工画师,用作品去层层拨开,描绘女性眼中的感情——这件细微,又复杂的小事。
最开始加入滚石,李宗盛便为张艾嘉制作了《忙与盲》这样的民谣小品专辑,那个时候的流行歌曲大多简单直白,而张艾嘉这漂洋过海,带着思考与文艺腔调的歌声,简直就是宝藏。能唱两句《爱的代价》,大概就是90年代最潮的年轻人了,这也是大部分人接触老李的第一首作品——不光是因为它好唱而已,打动大众的,更多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。
即便在多年以后,“也曾伤心流泪、也曾黯然心碎,因为这是这是爱的代价”的歌词也给予着人们走出情伤,自我鼓励的动力。
李宗盛为张艾嘉写了许多好歌,而身为才女的张艾嘉也投桃报李,与老李配合创作,献出了自己与钟晓阳的词作——潘越云的《最爱》,作为张艾嘉第一次当导演的同名电影主题曲,也让张艾嘉收获了香港金像影后的奖杯。
而在张艾嘉之外,不得不提的李宗盛的女人,便是林忆莲,抛开情感八卦,情歌天碟《Love,Sandy》中,李宗盛仿佛开挂一般,为林忆莲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都市情歌,《伤痕》、《为你我受冷风吹》、《不必在乎我是谁》,配合着林忆莲性感温柔的嗓音,这些歌大多从女性内心深处细枝末节的情绪入手,却极具画面感,仿若,都市情感大片,歌中不仅为两人的感情故事,埋下种种伏线,更为后来林忆莲成为华语天后,奠定了坚实的基出。
当然,老李也不光只做女性代言,在“情歌王子”这个称号不像现在这般廉价的时候,李宗盛也用情绪糅合温柔的内心,一手打造了张信哲这个儒雅爆款,从《别怕我伤心》、《爱如潮水》、再到《我是真的爱你》,英俊深情、唱功出色的张信哲在李宗盛的情歌加持之下,一上市便夺下了女性市场——按说那个年代,还没有男神,张信哲的脸孔也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帅气,但忧郁细腻的唱腔配合经典情歌,偏偏让他收获了庞大的女性歌迷的心。
而歌曲背后的李宗盛,仿佛感情大海里的盐工,以自己的方式,囤积着世人的泪水,但到后期,李宗盛本人,并不甘愿只当个苦情的制作人,他曾在演唱会上透露,那些爆款情歌都是“无心插柳”,而对于创作,其实他有更大的野心与渴望。
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转变,千禧年过后的老李,在苦情歌大行其道的音乐市场中逆向而行,转而开发起了新生代音乐人,被老李在录音棚加持过的梁静茹、五月天,日后都成为叱咤乐坛的一线唱将。
而其中李宗盛最欣赏的,也最具实验性的,便是莫文蔚()()这个冰冷妖艳的都市女伶。
李宗盛实在是太偏爱莫文蔚了,爱到为她制作了一张《十二楼》,用最都市的感觉和曲调,将莫文蔚原本的妖冶气息,配搭文艺气场,反倒呈现出奇妙的化学反应。虽全篇吟唱着男欢女爱,却毫不低俗,原本属于李宗盛的戏剧化情绪,在莫文蔚的独特演绎下,衍生出一如文艺老片一样,充满胶片质感的作品气质。
而后《十二楼的莫文蔚》不仅仅是在低迷不振的市场上收割了一众全新歌迷,更是让李宗盛一举夺下了“第12届台湾金曲奖”最佳专辑制作人奖,之后各种邀约和制作邀请如雪片般飞来。
不过,此时的老李,已经渐有隐匿之心,逐渐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和创作,在再度出山担任制作人之前,蛰伏了长达6年时间。
直到他遇到了杨宗纬。
2011年,再一次“听到”李宗盛,是在杨宗纬的二专《原色》中。
李宗盛包办了全专辑的制作,用长达三年的录制时间,将杨宗纬从落魄的失意青年,磨练成了重新找回歌唱信仰的真·歌手。杨宗纬曾经自述,他被关在录音室里,李宗盛像打磨一块吉他原木一般打磨他,杨宗纬甚至一度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唱歌。不过,功夫不负有心人,《原色》一出,果然在业内掀起波澜。
但因为太过“李宗盛”化,专辑评论也两极分化,有人说杨宗纬终于得到了大师指点,也有的人说,这些不过是李宗盛寄宿在杨宗纬身上唱出来的歌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张唱片首首精品,篇篇文辞犀利,在传统唱片业行将就木的年代,这个旧唱片工业最后的手艺人,再次给“新新人类”们树立了品质标杆,虽然没有亲自演唱,但躲在唱片背后,李宗盛再一次把自己的匠人之心,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。
或许,到了这个年纪,经历过这个圈子的百转千回,此时的老李,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年轻气盛,更愿意静静地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摆弄他的吉他,偶尔做做饭,怀怀旧,哼哼歌。
再等到他出声,便是那首《山丘》了。
不是专辑,仅仅是一首歌,却字字句句如钝刀割肉,如一声长叹,撼动了整个乐坛。
细心的人能在歌中听到不甘,毕心似火焰的他,还在“咒骂人生太短,唏嘘相见恨晚”,果然,《山丘》后,老李还是对人生有千言万语,又以一首《给自己的歌》,追问着前半生的迷惘,和后半生的惊慌。
子曰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而今的李宗盛早就过了知天命的年纪,从懂得女人,到不懂人生,你也说不清,他歌里唱的,词里说的,随着年华堆叠的是什么,到底是他从来未有过年轻,还是生来便已老去。
不过这又有什么重要呢。
张艾嘉《短歌》,梁静茹《第三者》,江蕙《晚婚》,金智娟《漂洋过海来看你》,齐豫《七点钟》,潘越云《最爱》,陈淑桦《问》,林忆莲《不必在乎我是谁》。当你从歌中听到被自己亲手掩埋的梦想与爱情,李宗盛便已化作了每一段年华,每一个有伤有感怀的故事,重要的是,每个人都能在李宗盛的歌中,照见自己。
这,何尝不是流行歌存在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