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涛资料图
新京报11月29日讯(记者 张坤玉) 这两年郭涛一直在刻意减产,他说,只有降低产量,才能提高质量。但趁着空当,他也干了不少自己喜欢的事。在前不久热播的综艺节目《跨界歌王》中,他玩票式地一展歌喉,让大家眼前一亮。而时隔《永失我爱》20多年后,他又出现在冯小刚的新片《我不是潘金莲》中,饰演了一个影响着李雪莲人生走向的男人。“以前,更多的是别人选择我,现如今,我更希望能自己做自己的选择。”
从一根筋想着做艺术家而投身于话剧行业,到为了生存“当俗人”去演电视剧,以及这几年在大银幕上的努力转型。习惯了被人称之为“小人物”的郭涛却说,自己心里的“毛茬儿”一直都在。
1 想当艺术家的愤青,败给了生活
郭涛出身演艺世家,父亲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,母亲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。从小在后台长大的他,跟着叔叔阿姨们排练背词都是常事,很小的时候他就上过台,演过亚非拉的小黑人。中戏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实验话剧院,一心只想做个艺术家的他,早年间主演了孟京辉一半以上的话剧。但那时的话剧被称作“贫穷戏剧”,不但赚不着钱还得往里搭钱。
艺术家也要生活,扛不住了,他只能跑去演电影。第一部电影就是张艺谋执导的《活着》,起点高自然心气儿也跟着攀升,有人找他去演电视剧,他说那都是俗人干的事。但电影市场也不好,《活着》的片酬是五万元,他拍了足足半年,入行三五年,房子都买不起,更遑论养家。“那时年少轻狂,就是个愤青,觉得搞艺术和赚钱是不能相提并论的,生活里也是拧巴对立的状态。但久了,才明白没必要跟钱过不去,历史的车轮一直在前进,你一个人也阻碍和违背不了这个规律,所以现在被生活打磨得没了棱角。但心里还是一直不服,老有一种骚动,我不能这样下去,我还可以演更有意思的东西,我还有上升空间,我还有潜在能量。”最终,郭涛还是转战了荧屏,他说这是“心不甘情不愿地当了俗人”。孟京辉曾说他:“你傻样,就为了那些钱,被庸俗的电视剧制住了。”
2 跳出小人物的框,做个粗犷男人
郭涛说,他是木命,一辈子自命清高。他对很多人或事都不太看得上,只是在演艺圈闯荡了二十多年,早已深谙其间的生存之道。作为老江湖,他自有圆滑世故的一面,别人看他,待人谦卑和气,处事照应周全,但只有他自己知道,心里的“毛茬儿”一直都在。
2006年一部《疯狂的石头》,又蔫又狠的包世宏让郭涛一夜爆红,身价也翻了好几番。“别人会用亦正亦邪来形容,但我觉得不能说这是坏或者匪气,我把这称之为‘毛茬儿’,是一种粗犷的男性荷尔蒙。现代社会里拥有毛茬儿的男人其实不多,但我又不像姜文大哥《像子弹飞》里的那种枪炮感,我更人文、更现代感一些,我觉得这就是我个人的特色。”
而到后来的《毒战》《盲探》《烈日灼心》,郭涛俨然成了警匪片的专业户,他将身体里的“毛茬儿”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。他说,他不怕被贴标签,他甚至希望能将自己这种个人特色的东西全部掏空,改变观众心中对于他在喜剧片里小人物的既定印象。《烈日灼心》中,他饰演了一个以开出租车来掩饰身份的杀人逃犯,其中一场追车的动作戏,拍了半个月,整个过程令他纠结和痛苦。“追车的人是一个盗匪,他给了我一刀,从受伤到回去处理伤口,我都不敢看监视器,太真了,惨不忍睹。也是因为这个题材的特性,它不避讳,完全直面,你能真实地感受到人在那种极致状态下精神的反应。”但郭涛就爱演这样的戏,他喜欢这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感觉。他也因此获得了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的殊荣。
3 对孩子而言,快乐最重要
《疯狂的石头》让郭涛一夜成名,恰逢妻子怀孕,于是儿子就叫了“石头”。多年之后,在《爸爸去哪儿》(在线观看)里,这块“石头”又让郭涛火了一把。
最初接到节目组邀请,郭涛和太太也犹豫过,但最终决定参加不是为了名和利,单纯地就是想把这个它当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次挑战和锻炼。“我觉得对石头来讲,他收获最大的是作为一个大哥哥的担当,我以前并没有发现他这方面的潜质。他有气度去包容和感染别人,他身上是有那种领导者的气场的,这个发现对我们是最大的惊喜。我对他基本是放养,由他去,摔了碰了不去管他,让他自己站起来,所以他比一般的小孩儿要皮实。”
郭涛对石头也有一些针对性的培养,比如送他去学骑马,学打冰球。“人跟动物的互动其实也是一种特别原始的生存锻炼,你能骑好马,除了勇气、技巧,还要了解它的脾性,要懂得关心和爱护它,这也是锻炼他与外界互动的能力。而且我不喜欢他整天在家呆着,在太阳底下,才是健康的成长方式。打冰球的目的是想让他去冲撞,让他在速度感中找到平衡,你跟普通孩子撞一下都怕的话,将来在社会遇到磕磕碰碰怎么办?”相比石头,郭涛对女儿的教育就完全是相反的模式,“对她当然要温柔很多,中国俗话讲,‘穷养儿富养女’,我挺认同这个观点的。我觉得女孩子不管是将来做什么,能力大小都是其次,自尊、自爱和自身的修养才是她的立命之本。”郭涛说:“对孩子来讲,无论男女,童年最重要的还是快乐。”
江湖人称“郭骚骚”
或许是糙汉的形象演太多,很多人对郭涛有着深深的误解。他在朋友圈里有个“郭骚骚”的花名,属于去趟菜市场也要在镜子前捯饬个半小时才能出门的人。导演高群书曾说:“每次与郭涛见面,人未到,香水儿味先到。”黄渤对他的评价是“臭美得厉害”,张亮则爆料“他有很多机车皮夹克,高帮皮靴以及修身牛仔裤。”
早年间,郭涛衣橱里大部分都是粉色、花色的衣服,有一阵儿对紫色着迷,恰逢家里装修,就买了一堆紫色物件,包括沙发、窗帘,天花板还有蝴蝶的装饰。现在开始后悔,毕竟年纪大了,还是觉得黑白灰显得更沉稳和有格调,他一直想找个时间把那些个纸醉金迷的玩意儿给换了。“明骚”的年纪过了,“我现在属于闷骚型”。
全家的发型我说了算
前几年,在艺人们满大街开饭馆的年代,郭涛却开了家美发店。但有人好奇,郭涛这些年在发型上也没有过什么改变啊。“我最早开始关注头发,还是在中戏上学的时候,那个时候我们学校有好多日本留学生,他们经常会给我带一些日本的杂志,我发现原来在头发上还能做那么多文章。后来拍戏,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,不同的发型可以改变整个人的相貌和气质。”后来,郭涛有了老婆、有了石头,还有了女儿,一家子的头发都在老郭的掌控中,“演员的头发都不是自己的,我拍每一部戏,整体形象都要根据角色来定,但是他们的发型我可以说了算。以前石头出门都是我给他抓发型,现在他长大了,经常会反抗我。”